這是一個方向:中國經濟轉向平穩增長新常態
  在迎來了長達數十年的經濟騰飛之後,2014年,中國迎來全面深化改革之年,中國經濟也迎來了轉型的關鍵之年。在日前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經濟峰會上,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士丹利前亞洲主席史蒂芬·羅奇表示,對中國來說,要回到過去30年雙位數增長的模式,既無必要,也不現實,“事實上,備受期待的中國經濟再平衡已經開始,增速放緩是這一進程的自然結果。”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也在接受《經濟日報》採訪時表示,中國經濟仍然具備穩定增長的基礎和條件,“中國經濟正進入一個新的穩定增長軌道或狀態,我們稱之為‘經濟增長的新常態’。”
  隨著整個宏觀經濟從過去的快速增長逐漸轉向“平穩增長新常態”,未來成都經濟發展的“驅動引擎”在哪兒?成都經濟如何順利駛入平穩增長的軌道?為此,本報記者昨日分別採訪三位業內專家,為成都經濟發展“把脈”。
  城鎮化將成為成都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
  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
  城鎮化將成為成都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
  中國經濟轉向平穩增長新常態,專家普遍認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仍存有城鎮化、人力資本和改革3大紅利,這將是中國經濟平穩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對此,楊宜勇認為,從城鎮化的角度而言,對於西部和成都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推動力將會更大。
  楊宜勇告訴記者,根據中國社科院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底,四川的城鎮化率僅僅只有43.53%,與東部沿海地區目前平均62%左右的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事實上,四川和成都最近10年的城鎮化發展速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由於西部地區城鎮化的整體水平起點相對較低,這也是造成差距的最重要的原因。“但這對於成都經濟的發展而言,意味著巨大的潛力。”
  楊宜勇表示,根據他個人的推測,在未來幾年時間內,四川的城鎮化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預計到2020年能夠接近全國平均水平,而成都的城鎮化率也將逐步向東部沿海城市的水平靠近,“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於成都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巨大動力可想而知。”
  楊宜勇說,僅以房地產行業為例,城鎮化率的逐步提高,意味著城市人口的逐步增加,未來的住房需求也將隨著城鎮化的推進而增加,而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也將帶動上下游眾多行業的增長,“當然,城鎮化所帶來的變化肯定不會僅僅限於此,它必然將在很長時間內推動西部和成都的經濟實現平穩增長。”
  成都市委黨校副教授汪灝:
  經濟發展轉向平穩增長新常態
  要把握住成都人力資源優勢
  當前,成都經濟與全國全省一樣,已到了只有轉型升級才能更好發展的關口。在轉型升級的背景下,經濟發展的質量將比經濟發展的速度重要得多。昨日,成都市委黨校副教授汪灝稱,經濟進入平穩增長新常態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替代要素驅動發展戰略,而創新的主體是人——掌握了科學創新能力的人才。成都面對今後經濟平穩增長新常態,最核心的優勢資源是人力資源,最重要的競爭力是人才吸引力。
  國際經驗表明,高速增長期結束,並不意味著中速增長會自然到來。如果新舊增長動力的接替不成功,新的發展方式未能及時確立,中速增長也難以穩住,經濟增長將出現大幅下滑。過去數十年,國內經濟增長主要依托低成本要素組合優勢,今後則將更多地依靠企業和個人的創新活力,拓展創新空間,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這就要求我們把握住、把握好人力資源優勢,在深化改革的轉型升級中依靠人才引入更多創新活力。”
  汪灝表示,目前成都已經在人力資源的爭奪上,培育出核心競爭力。首先,成都已經通過產業發展積累了一大批適應創新驅動發展的人力資源。成都多年來的產業結構調整,已經呈現出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代表的現代產業體系,正在推動“成都製造”向“成都智造”轉型升級。
  在過去要素驅動型發展格局下,成都缺乏沿海地區所具備的港口等要素條件,在低端出口產業上缺乏成本優勢,因此苦練內功,在高端產業發展上下工夫,培養了一批高端產業集群,也積累了一大批適應創新驅動發展的人力資源。
  其次,成都的城市文化能夠吸納包容來自海內外的人才。成都雖然處於西南內陸,但歷經了多次移民潮,各種文化在成都交流融合,成都這座城市早就形成了“和諧包容、海納百川”的城市文化,這種文化能夠吸納包容來海內外的人才來成都創業生活。在越來越激烈的人才競爭中,這種城市文化是吸引人才的關鍵因素。
  汪灝還認為,成都的城市精神能夠激勵人才進行創新。成都的城市精神追求生活質量,註重生活與工作的平衡,崇尚個人的自在實在。這種既追求創新,又崇尚生活的城市精神與美國“硅谷”的創新精神不謀而合,這正是創新驅動發展的精神實質。
  讓新興產業與城市開放支撐經濟轉型
  省社科院金融與財貿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小琪:
  讓新興產業與城市開放支撐經濟轉型
  “經濟增速放緩不是一個壞事情,這是經濟轉型必須付出的代價,從目前來看,從快速的增長走向中高速的穩定發展,也將是成都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金融與財貿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小琪如是說道。王小琪表示,經濟的增長不應該只是單純的數字,除了速度與數量外,經濟發展的質量如何是其更為重要的衡量標準,“不排除明年的經濟增速進一步下行的可能,但經濟發展慢一點、穩一點,讓實體經濟受益,讓產業完成升級,進一步提升經濟發展的效率,這才是更為重要的,而成都作為西部的領軍城市,也有很大的優勢做到這一點。”
  王小琪認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成都改革的步伐將大大加快,這也將成為成都提升經濟發展質量與效率的契機,“經濟過熱過快的增長,產業粗放式的擴張不僅會對財政、金融、產業帶來一定的風險,對於環境的污染與資源的浪費同樣不可小視。”王小琪表示,成都的發展比一些東部地區都要快,在這一過程中也容易產生一些問題,隨著經濟平穩增長新常態的到來,轉變經濟發展的結構變得尤為重要,投資結構的完善、民間消費能力的提高、新興產業研發投入的增加、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等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著力點。
  不過,在王小琪看來,成都實現經濟轉型的優勢也同樣顯著,這在成都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等新興產業的發展以及開放程度上都體現得比較明顯,“作為西部重要的創新要素聚集區,成都目前有著為數眾多的高科技企業,這使得成都以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大大加強,這不僅有利於促進產業升級,也能夠在保證第三產業發展的同時,帶動工農業的協同完善。”
  王小琪同時強調,成都近年來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也成為其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支撐,去年財富全球論壇、世界華商大會等國際化的經濟會議都選擇在成都舉辦,在讓世界重新認識成都的同時,也讓成都的國際化進程進入了新的階段並領先其他西部城市,“成都開放程度的持續提升也將倒逼改革,國外先進的投資、管理以及技術理念對於成都發展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在這一點上,成都作為西部地區的門戶,無疑有著極大的優勢,而這也將構成深化改革的一大助力。”
  本報記者 楊富 王鑫 馬玉寶  (原標題:成都經濟增長驅動引擎在哪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g82vgtvu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